发布时间 | 2025-09-22 责任编辑 | 张博 来源 |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市人大第十七届
四次会议第0432号建议的答复
张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缩短沈阳市路面及桥面维修养护施工周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维修养护流程”方面办理情况
1.简化环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道路维修养护部门梳理现有报修、派单、维修、养护、反馈等环节,精简不必要的流程,构建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优化信息系统,实现报修信息实时传递,确保维修养护队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有效缩短施工准备时间。
2.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借鉴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对维修养护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确保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施工效率。
二、关于“均衡资源配置”方面办理情况
1.根据维修养护需求热点和施工周期要求,建立维修养护队伍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各区域维修养护任务量,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确保重点区域和紧急项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
2.在关键位置设立维修养护物资储备库,储备常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建立物资库存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物资储备情况,确保所需物资随时可用,减少因物资短缺导致的等待时间。
三、关于“提升技术手段”方面办理情况
1.建立雷达探测台账,全面评估辖区道路风险情况,主干路探测比例达到20%。5月初制定雷达探测计划,10月底完成雷达探测工作。
2.采取专业仪器探测,对道路塌陷隐患排查采用三维探地雷达等方法。雷达频率覆盖100MHz至600MHz,有效探测深度达到3米以上。
3.将6座桥梁接入沈阳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分别是东西高架桥、黄河大街立交桥、文化路立交桥、珠江桥、沈苏路4#桥、北海街高架桥,安装各类设备254台。对桥面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和预测,为后续维护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极大提高了桥梁病害发现效率。
4.鼓励维修单位使用快速修补材料和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新型沥青材料等。加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缩短维修养护工期,提高修复质量,进一步缩短施工周期。
四、关于“加强施工期间交通疏导”方面办理情况
1.设立临时交通标志与引导,在维修养护现场周边,尤其是中小学校500米范围内,设置明显的临时交通标志和引导人员。明确指示绕行路线,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减少车辆滞留时间,降低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2.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根据维修养护现场实际情况,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调整周边交通信号灯时间,优先保障维修养护车辆和紧急车辆的通行,同时合理控制其他车辆通行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
五、关于“建立信息通报与协作机制”方面办理情况
1.加强与市民的沟通,通过市政府官方网站、“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沈阳交通广播电台等渠道,及时发布维修养护信息,包括施工路段、施工时间、绕行路线等,方便市民提前规划出行路线,有效降低施工期间的交通拥堵情况,降低施工对市民生活影响,为施工周期的缩短提供有力支持。
2.维修养护部门与公安交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维修养护进展、交通疏导方案等信息的实时通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维修养护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缩短施工周期。
3.维修养护部门在实施计划作业前,提前与周边学校进行沟通,详细告知维修养护计划、施工时间、交通疏导方案等信息,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上下学时间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施工对学校周边交通的影响。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承办部门: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联 系 人:刘剑飞
联系电话:22516935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