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3-05-25 责任编辑 | 来源 |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阚雪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高架桥下空间有效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城管执法局在保障城市桥梁结构完好和运行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区域位置和功能定位,实现功能发挥与形象提升相结合,以公益优先,服务市民,使桥下空间成为美化城市、便民利民的新亮点,由灰色空间变彩色空间,形成市民新的打卡地。我局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外桥下空间改造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市桥体实际情况,拓展用地,以打造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休闲活动的亮点空间,成为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老城区的活力空间。
一、关于“对高架桥下空间有效利用”方面的办理情况
1.市城管执法局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对桥下的消极空间进行利用、营造便民利民空间,增加百姓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2022年,已建设4处桥下空间,分别为铁西区公和桥、皇姑区白山路立交桥、大东区沈海立交桥、浑南区金阳高架桥(南侧、北侧)。4处桥下空间均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且周边缺少活动空间。设计中贯彻“拆、清、整、增”的城市精细化要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增加活动空间、增加服务设施、增加色彩,融入文化,力求实现从“灰空间”到“打卡地”的蜕变,打造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的城市亮点与热点空间。
2.聚集活力场地利用。结合桥体净高及周边需求,按照青年友好、全龄友好理念,设置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运动场地、休闲场地和儿童场地。运动场地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休闲场地如棋牌广场、器械广场、健身广场等;儿童活动场地如游戏场地、微地形活动区、家长看护区等,聚集周边人气活力。
3.转变颜值空间彩化。运动场地及围网运用色彩,突出灰空间的转变,在保证柱体结构检修的前提下进行功能化涂鸦,标识功能区及路径指引。局部桥体区域选用攀缘植物形成立体花墙,以“空中花廊”替代“钢筋水泥”,打造一路一景的森林绿道,展示城市风貌。
4.感受温度设施完善。贯彻“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 原则,保证慢行安全、便捷;完善街道家具及停车设施,增加公厕、驿站、更衣、书吧等便民服务,采用高围网及场地照明,保障使用安全。
5.提升品位文化景观。结合场地特点,挖掘地域文化,在铺装、街道家具、标识系统、文化雕塑等方面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一桥一景。
二、下步重点工作
我局将总结示范点位成功经验,继续对全市三环内桥下空间进行大范围推广和普查,依据场地位置、周边环境、空间尺度等条件,将桥下空间以景观绿化、便民服务、运动休闲、综合公园、停车场地等进行分类提升改造,编制我市桥下空间设计导则,分级分要素指引后续设计,依据区域定位继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的了解市民需求,打造便民利民惠民,功能多样,具有文化品味的城市亮点空间。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