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0-06-20 责任编辑 | 周旭 来源 |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张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社会宣传。我局与《沈阳日报》合作成立全媒体工作室,全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集中宣传月,多次在《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专刊报道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态。成立讲师团,进行专场培训等活动,多角度、多方位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组织开展了“百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答题活动”, 网站访问量达300万人次;筹划“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图片展”,重点打造“分类时尚达人”、“分类服务先锋”、“分类绿色使者”、“分类明星企业”等分类典型,会同市教育局完成了全市幼儿园、中小学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的编印工作。在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小手拉大手”作用显著增强。通过多措并举,全线压上,积极营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浓厚氛围,全社会知晓率和参与率持续提升。
2.投放能力持续完善。我市公共机构、社区(片区)正在开展有害垃圾箱、可回收物回收箱、其他垃圾箱和环保屋等投放设施建设。全市已投放有害垃圾箱1752个,完成率58.26%;已投放可回收物回收箱3347个,完成率66.55%;已建设环保屋676处,完成率78.15%。其他垃圾由环卫市场化企业负责日产日清。
3.收集、运输能力持续提升。光大环保和城投集团配备了88辆餐厨垃圾运输车,负责收运餐饮企业和公共机构食堂的餐厨垃圾,全市签约已达到6464家,日均收运量可达600吨。各地区通过有害垃圾箱和环保屋,累计收集有害垃圾1.8吨。全市7家再生资源企业配备224辆可回收物运输车、420辆电动收运车,已累计收运可回收物1.02万吨。全市12家环卫企业配备了1300辆垃圾运输车,日收集运输其他垃圾约6500吨。
4.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我局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础数据库,建立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分析平台,最终将实现生活垃圾可追踪、能溯源,居民、单位分类数据可采集、能分析,使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上数据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轨道。
5.指导考核同步推进。我局制定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已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指标,并每月定期通报考核排名。制定并下发了涵盖各种行业、各类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技术导则,增强了工作实用性。并通过技术培训,专项督查等措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下步工作安排
1.全面改进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借助《沈阳日报》全媒体工作室平台,整合市区两级宣传资源,通过沈报全媒体(报、刊、网、端、微、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宣传工作。引导市民、中小学生,感知分类全程。每月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网上答题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知晓率。
2.全面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会同市委组织部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进机关、小区、公共机构,亲身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带动广大市民提高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度。
3.总结厨余垃圾分类工作试点经验,在居民区推广“四分类”。研究符合我市厨余垃圾处理的体系和办法,尽快出台可操作、可推广的厨余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居民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4.加快推进部分行业分类工作进程。指导市国资委、工信局、文旅局、市场局和各区政府继续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做好行业指导工作。加速推进工业企业、宾馆酒店、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尽快实现各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5.以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为依托,全面督查考核。将逐步完善分类大数据服务内容,结合阶段性重点任务,对全年分类工作进行千分制考核,并通过分类片区排名、整街道排名、公共机构排名、财政供养人口排名等方式,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质性的开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