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5-07-28 责任编辑 | 梁园园 来源 | 指尖新闻
7月25日,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怒江街及长江街地道桥泵站出水管线改造工程现场,组织召开了道路挖掘标准化管理现场观摩培训会。据介绍,目前正值沈阳市区道路挖掘施工的高峰期,市民经常能见到被围挡围起来的施工现场,工地围挡的管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召开全市道路挖掘现场标准化管理观摩培训会的目的,就是把全市各种道路挖掘施工现场管理好,规范好,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规范施工是基础,要求所有施工单位必须做到围挡设置牢固美观、安全警示清晰醒目、交通组织科学有序、物料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整洁、扬尘控制到位。
减少扰民是关键。要求施工单位尽量避开早晚高峰作业,必须配备足够的交通协管员疏导人流车流,确保绕行指示清晰明了。同时,严格审批施工时限,杜绝“围而不建”“逾期不撤”的情况,力求“短、平、快”,把对大家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最短时间。
保障安全是底线。要求所有工地必须落实最严格的安全措施:沟槽支护要牢固、夜间警示要到位、安全巡查要密集。我们所有的规范要求,最终都是为了守护大家脚下的安全。
提升品质是目标。这些道路挖掘工程,绝大多数是为了更新老旧管网(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铺设新的市政设施(如电力、通信)或者进行道路改造升级。它们都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工程,是提升城市基础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未来发展的必要之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供水更安全、排水更通畅、用气更放心、通信更便捷、道路更平坦,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有品质。
施工现场是否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围挡设置:要规范为先,标准统一,警示到位,引导清晰:在围挡显著位置设置反光警示标识、警示灯、工程信息公示牌及绕行指示牌。确保信息清晰、完整、易于辨识,主动告知市民,减少因信息不明带来的误解和安全隐患。
稳固牢靠,定期巡查:建立日常巡查机制,重点检查基础稳固性、连接件牢固度,尤其在恶劣天气前后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倾倒、变形等隐患,确保护栏持续有效,避免因围挡问题引发安全事故或通行障碍投诉。
道路清洗整洁:守护城市“颜值”与环境卫生
“工完场清”常态化:将“随挖随清、工完料净场地清”作为铁律执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物料、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分类堆放或外运,严禁在作业面及周边长时间堆积。收工时确保作业区域无遗留垃圾、无散落物料,保持现场整洁是赢得周边居民好感、减少环境类投诉的基础。
高效降尘,精细冲洗:配备足量、有效的洒水车、雾炮车等降尘设备,在土方作业、物料装卸、切割等易产生扬尘环节全程启用。特别强调对施工车辆轮胎、车身及出场道路进行“出门前”彻底冲洗,严防车辆带泥上路污染城市道路。恢复通行前,必须对施工影响区域及相邻路面进行全面精细化冲洗,恢复道路本色,有效杜绝因扬尘、路面污染引发的市民投诉。
覆盖严密,源头控制:对暂存土方、易扬尘物料进行100%覆盖,有效抑制扬尘源头。
减少扰民:施工有“度”,沟通有“情”
严守“时”的界限:坚决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施工时间(尤其是夜间施工)的法规要求,非必要不进行噪声较大的夜间作业。确需夜间施工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提前在周边社区显著位置张贴告示说明原因及期限,并采用低噪音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休息的影响。
畅通“声”的渠道:在围挡公示牌显著位置公布项目负责人、社区联络员及投诉电话,并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专人接听记录。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居民反映的噪音、扬尘、出行不便等问题,给出处理方案或进展反馈,以真诚沟通和高效行动化解矛盾,将小问题解决在投诉形成之前。
保障“行”的便利:科学规划施工区域,尽可能压缩占道范围和时间。设置安全、便捷、醒目的临时人行通道和非机动车道,确保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安全顺畅。大型机械进出场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时段,最大限度减少因施工导致的交通拥堵。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