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沈阳市园林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全国城管

河北:廊坊城管“疏堵结合” 啃下扰民“硬骨头”

发布时间 | 2019-12-02 责任编辑 |  来源 | 河北新闻网

 “这里的劳务市场已经被搬迁了,想找工作,可以到广阳道的新劳务市场。”前段时间的每天清晨,廊坊市广阳区裕华路与七大街交口附近,十几名城管队员等候在这里,与招揽零活儿的务工人员耐心解释,劝导他们到新建的劳务市场寻找合适的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综合整治,这个在裕华路附近存在了十余年的自发性劳务市场,终于搬了“新家”,交通堵塞、噪音扰民、垃圾遍地等城市管理“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周边居民纷纷为城管队员“点赞”。

便民成“扰民”,劳务市场亟待综合整治

瓦工、木匠、油漆工,刮腻子、修水管、空调打孔……背上工具包,拿个纸箱片写上字,每天清晨,一些务工人员便从四面八方赶到廊坊市区裕华路与第七大街交口附近,或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站在路边招揽活计。这个“马路劳务市场”自2006年形成以来,已存在十余年,最热闹时有近千名务工人员聚集。

最初,这个市场的确给百姓带来了方便,家里简单的装修、维修随时能找到工人。务工人员在这里也容易找到稳定的活计,不用到处“打游击”。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个“马路劳务市场”的弊端日益显现:务工人员文明意识欠缺,占道揽活、横穿马路,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务工车辆无序停放,广告随意摆放,流动摊贩噪音扰民、垃圾乱扔,破坏市容环境。

“我都不敢开车靠近,实在太乱了!”家住市区第七大街的周女士说,只要有人在路口停车或向务工人员询问,就会有几十个务工人员围上来“抢活”,经常造成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尽管城管工作人员每天都来管理,但是务工人员人数众多,成效甚微。

这处市场曾进行过多次集中整治。每次整治后,都会有一段时间明显好转。但随着新务工人员的到来,又会出现一定程度反弹,再加上多年来大家形成的习惯,想用工就来此聚集,因而形成了“屡禁不止,屡禁屡犯”的现象。

为解决市民的烦心事、麻烦事,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彻底整治裕华路劳务市场作为今年提升城市管理的重点攻坚内容。“我们在综合考察调研、反复研究部署、找准问题症结的基础上,决定从治理主体协同合作、治理步骤层层递进、治理模式疏堵结合、治理措施靶向打击等四个方面,开展全维度综合治理。”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超介绍。

找准“病根”,疏堵结合解难题

“屡治屡犯,关键在于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张志超说,他们按照难易程度,依次对市容环境、停车秩序、人员聚集问题进行分类整治,首先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取缔流动商贩、查扣务工广告、清理丢弃垃圾;然后集中整治车辆违规停放,畅通道路交通;再次集中整治人员聚集占道问题,宣传文明理念和政策法规,引导务工人员进入正规场所规范经营。

半年来,该局共计组织集中清理行动110余次,引导招、务工人员规范停放非机动车1万余辆次、机动车2000辆次,查扣各类务工广告牌500余块,暂扣违规停放非机动车100余辆、三轮车20余辆,处罚违规停放机动车200余辆,清理取缔占道流动摊贩20余处。

简单的市场取缔容易,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难题。为满足劳务市场双方的需求,廊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积极寻找社会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在广阳道转盘南侧规划建设了占地20亩、可容纳2000人的新劳务市场。

今年6月10日成立的廊坊劳务市场,坐落在广阳道与廊万路交口转盘南侧,占地约20亩,内设40余间商铺,硬件齐全、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运作的廊坊市第一家有政府支持创办的专业劳动人才资源市场。

在广阳道转盘南侧的廊坊市劳务市场,务工人员孙立军手捧着一杯热水,正等待着今天的新工作:“来到这边,有热水、有厕所,还有地方停三轮车,新的劳务市场比以前安全规范多了,我们在这等活也更踏实了。”

“之前这条路,每天早上都堵得水泄不通,垃圾也很多,我从这走都下不去脚,清扫起来特别费劲。现在好了,人少了,路通了,我的工作也轻松了。”一位环卫工人告诉笔者,去年4月份,她开始负责原劳务市场的清洁工作。这一年多,她见证了这条街的变化。

张志超表示,完成裕华路马路劳务市场综合整治,啃下这块“硬骨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城管部门将继续保持管控力度不放松,严防死灰复燃,确保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努力增加对新劳务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让广大务工人员进得来、愿意来、有活干、有保障,切切实实把这件惠民实事做好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