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5-01-26 责任编辑 | 梁园园 来源 | 沈阳日报
2024年,沈阳再度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自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以来,沈阳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锚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
“十四五”以来,沈阳共建成口袋公园3000多座。前不久,沈阳市口袋公园建设成就作为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在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进行了展示。沈阳“城市更新跨项目统筹运作模式”“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统一部署协调机制”“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等多项举措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典型经验推荐清单,口袋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一网统管”等作为示范经验在全国推广。沈阳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理念,正大步向着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迈进。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2021年11月,沈阳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过去几年,沈阳城乡建设力度持续增强。2024年,沈阳成为全国首批、东北唯一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获得8亿元中央资金支持。
过去一年,沈阳地铁项目加快推进。全力推进5条线路建设,1号线东延线实现洞通、轨通,3号线西段实现初期运营。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长青南街快速路、元江街快速路、大堤路快速路、元江街跨三环桥、苏南立交竣工通车,全市快速路里程由369公里提升到388公里;全要素更新南京街、三好街等21条重点街路,比年初计划多完成6条,特别是22.4公里南京街—黄河大街更新改造作为沈阳城建史上涉及专业最多、工程最为复杂的街路更新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打通长江街等6条断头路,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沈阳开工建设冬运会“两馆两中心”,目前已完成立项批复、挂网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土方和桩基施工。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实现封顶;市委党校迁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高标准完成沈阳站东广场及地下停车场改造;完成大东望花片区海绵连片区建设,启动丁香东湖蓄排能力提升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完成2023年度国家绩效评价迎检工作。
建筑业持续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沈阳建筑业总产值领跑全省。市城乡建设局制定支持建筑业企业拓展业务等4方面利好政策,走访120余家本地企业,现场听取、解决问题270余件,主动向本地头部企业推介政府重点投资项目40余个,促成中铁十五局等7家特级资质企业在我市“分设子”,围绕交通、水利等政府投资项目加强调度,深挖产值增量10亿元以上,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力争实现2200亿元,同比增长10%。
全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全面落实完成3年3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国家智能建造及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任务。在政府投资项目上推进智能建造应用,积极建立符合沈阳特点的智能建造技术标准体系,推动12家企业进驻智能建造产业孵化中心。
行业安全监管精准精细
过去一年,沈阳持续深化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起底式排查整治液化气企业安全隐患2476个;改造“带病运行”燃气管网301.15公里,安装老年居民“四件套”25.1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含高层住宅小区接驳管道气5.27万户、非居民“瓶改管”536户;累计安装居民报警器296万台,安装率91.74%。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强化深基坑、起重设备等安全管理,市、区两级成立检查组34个,出动检查人员12491人次,共检查在建房屋、地铁等项目5027次,排查整治一般隐患6294个。持续规范建筑市场。加大建筑市场整治力度,全年检查在建项目386个,查出“三包一靠”违法行为38起,整改21起,移交17起,查出未批先建违法行为35起,3家企业列入黑名单,打造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全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
过去一年,沈阳积极开展“解纾暖”行动,收集各类急难愁盼问题6.8万件,办结率97.3%。着力缓解停车矛盾,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场全部投入运营,可提供小汽车停车泊位4417个、公交车泊位340个,泊位使用率50%以上;扩容公共停车泊位3.5万个,“好停车”平台泊位接入量达到19.1万个,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持续加强共享单车管理。进一步加大运维力度,强化网格化管理,在青年大街沿线等区域试点开展“无差别合摆”运维工作,切实解决“潮汐”等现象。积极推进“保交楼保交房”工作,协调推进5000多套房屋的水、电、燃气配套工程,确保配套工程按交付时间节点同步完成。(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