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4-05-21 责任编辑 | 梁园园 来源 | 沈阳晚报
井盖虽小,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5月20日,沈阳市政部门将下足城市管养“绣花功夫”,着力解决市民关心的井盖异响、道路裂缝等热点问题。为切实提升检查井设施完好水平,市政部门把治理“小井盖”守护“大民生”,作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重要切入点,全面提高检查井问题治理效率和质量,守护市民的“脚下安全”。
每年整治提升
5万个病害井盖
5月20日上午,在皇姑区陵北街道路中间设置交通锥、围挡等安全警示设施,几名工人正在用电钻、镐头、铁锹等工具挖掘一口检查井附近的路面,对其进行整治维修。
2024年起,沈阳市政部门开展了沈阳市城市道路窨井盖治理提升行动,将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建成区道路上的病害井盖实施分类分批治理,每年完成5万个病害井盖的整治提升,三年共计15万个。为了解决井盖整治后短期反复出现病害的问题,市政部门认真研究如何提升治理技术,明确了井盖的选型、材料、外观、结构尺寸、重量、防噪音、防坠落等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对检查井病害类型及对应处置方式、技术要求、施工步骤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检查井整治工作质量达标。
施工20分钟
车辆即可正常通行
跟传统技术相比,此次使用的新型井盖有明显优势,具有施工时间短、施工方便快捷、可微调节高差、承压强度大、与路面结合度高等优点,让通行更顺畅。
新工艺施工结合新型材料,增加了模板支护、抹平拉毛环节,减少了路面恢复的过程,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更加缓解了由道路施工而带来的交通通行压力。
目前皇姑区围绕省政府周边重点街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已完成市政道路病害检查井整治的道路四条,共完成病害检查井整治231座。
皇姑区排水处工作人员张树岩介绍说:“我们以前采用的维修材料和工艺,维修过后到车辆正常通行需要24小时。今年改换新工艺,维修之后20分钟车辆就可以正常行驶,减少了道路拥堵。”
抗压强度
浇筑2小时能达30Mpa
“施工中用的新材料是超早强混凝土,这种材料的优势在于抗压强度在浇筑2小时后就达30Mpa,而普通混凝土达到同等抗压强度则需要1个月时间。同时,可以保证道路长时间稳定通行,不会像之前那样容易出现龟裂、沉降的问题。”材料生产厂家负责人刘先生介绍说。
据介绍,在施工前,对井周病害部位进行划线,标识圆形施工范围。随后,对井周病害部位进行切割、铣钻等开凿作业,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井圈位置,对井圈进行调平、安装和固定,在支护模板的工序后就可以现场浇筑了。该材料可一次性浇筑成型,抹平后再进行拉毛处理,以满足道路抗滑要求。浇筑完成后,无须进行特别的养护,20分钟后便可开放交通。
改造工程
6月中旬完成46条街路治理
观摩了检查井的维修现场后,又来到了皇姑区香炉山路,据张树岩介绍,香炉山路是已经完成检查井整治的四条道路之一。在这里记者看到了维修一新没有龟裂和塌陷的检查井,路上车辆驶过检查井也没有“哐当、哐当”的声响。
检查井整治工作采取集中工程改造和日常维修养护双轮驱动的方式,全面落实新工艺、新材料要求,要求采用加装卸荷板更换自调式窨井盖、使用超早强黑色混凝土等方式实施治理,实现全市道路上井盖完好、平整、无声的目标,治理后的井盖5年内不发生沉降、异响等病害。
市政部门将结合今年各类道路改造工程和主要街路、重要景点周边道路情况,首批筛选出南五马路、文化路等46条主要街路实施整治,将于6月中旬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完成首批主要街路井盖治理工作。同时,将跟踪开展质量监督,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简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