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宣传中心的科员朱思滨,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如果说《我在现场》的老朱,估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知道,电视节目里那个执法队的嘛。” 从2008年到现在,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20:00,老朱的《我在现场》栏目必定准时出现在辽宁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导报》中,一天不落。三四年时间,老朱早已成了名人。
此时,这个名人刚点燃一支香烟,正眉飞色舞地对我讲述他刚处理过的一桩案子。
“上次有居民拨打热线,举报有人在出租房炒芝麻做香油烟气扰民。我们去了一看,是一对从河北来的夫妻俩,算是小手工业者。他们做的香油倒是真材实料,都是芝麻先炒后榨出来的,就是烟气太重,虽说不是坏气味,可是整天闻,谁也受不了。夫妻俩看我穿着制服有点害怕,我说你放心,我不罚款,我就给你出个主意。我让他们把芝麻炒车推到对着烟道的地方,让烟气顺着烟道排走,就谁都不影响了。”
没有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香油扰民事件圆满解决。事情处理得如此简单,让我多少有些惊讶。老朱觉得很正常,“我们的目的不是惩罚谁,罚款是手段,引导和规范才是目的,有时候,就是得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期节目的末尾,老朱顺便普及了一下香油的制作过程。夫妻俩因祸得福,免费播了一次电视广告。据说,因为老朱见证了香油货真价实,节目播出后,小店的生意好了很多。还有人专门拨打老朱的热线电话,问:“那个做香油的在哪住?我去买两瓶。”老朱拿着电话啼笑皆非。
意外上岗
老朱1969年生人,个不高,人不帅,脸膛有点黑,鼻梁上架眼镜,张嘴是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要论外在条件,老朱实在不算好,当初怎么就选了他当主持人呢?老朱说,这事,他也挺意外。
老朱从小在沈阳长大,曾就读于沈阳科技干部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在皇姑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1999年考到了执法局后,他又修读了硕士学位,专业还是法律,从没想过会有一天和电视扯上关系。
2008年,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辽宁广播电视台《生活导报》,打算联合主办一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专项栏目,就是《我在现场》,需要一名执法业务扎实、语言表达流利、能够走近百姓的主持人。于是,全局范围内开展了海选。
先笔试,后面试,再试镜,从16强,到8强,最后选出4强选手,个个实力不俗。不过,这四个人里可没有老朱。四个人都是俊男美女,有的学过播音,有的演过话剧,站在镜头前有板有眼,但栏目负责人却犯了愁:这四个人青春靓丽、发音标准,可就是少了点感觉,怎么都不对。
这时,有人想起了老朱。那时老朱是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皇姑分局机动大队的大队长,专门负责特勤工作,曾经在一次执法事件中,和辽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共同工作。他的业务能力和亲和力给辽台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视台马上调出当时录制的短片,栏目负责人看完一拍大腿,“就是他了!”
“调令下到分局,我才知道这事。听说让我做宣传、上电视,我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这活我从来没干过,能行吗?”但上级有令,老朱一咬牙,上!“人不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吗?不会,就学!”从此,老朱每天的主要工作变成录节目,跟着一群电视台的80后记者学主持。记者们叫他朱哥,他叫他们老师。
“开始很不习惯对着镜头说话,机器一开我就不知道说什么,后来我就想,就当那镜头是电视机前的老少爷们,我跟大伙唠唠嗑。这才找到点感觉。”现在的老朱已经明显老练了很多,在镜头前谈笑自若,开场白和结束语张嘴就来,讲的还是“东北普”,但一些口头语已经改掉了,还掌握了不少电视主持的规则,比如,“‘山寨’一词,是不能用在节目中的。”
帮你解忧
《我在现场》播出三年,解决的大部分是民生问题,说白了,都是老百姓的事,“不给老百姓解决困难,用节目做秀,谁看?”每天一百多条热线,老朱逐条筛选,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素材,既解决问题,又普及法律。
某小区的居民每次提起老朱都会啧啧称赞:“老朱大哥不是来虚的,真给办事啊!”
这个小区四年前开始入住居民,其他单元一直水电气正常,唯独一个单元,因为燃气公司拒绝开栓,四年来不能使用燃气。有的业主只好购买液化气罐,定期加气;有的干脆买个电磁炉了事,可一旦停电就吃不上饭。
为啥燃气公司不给开栓?其实,这事也不怪燃气公司。这个单元一楼的饭店为了调整房间格局、提高租金,私自将煤气管道开关改接到厕所,造成燃气安全隐患,燃气公司为了避免出现事故,不肯开栓。这不,居民就找到了老朱。
“其实这事事实清楚,不难调查,但是解决起来不容易。一楼房主四年都不肯整改房屋,肯定不太好打交道。”其实,依照法律法规,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引导和处罚胡搅蛮缠、拒不执行,执法队员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但那是老朱最后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处罚不是目的,最终双方和谐才是最佳状态,和平解决当然是首选。所以,执法也要讲智慧。”经过仔细调查,饭店只是在此租赁,房子是业主改造的,他却一直推三阻四不肯管。这就有些难办,他不是饭店经营者,不能从经营管理上突破他,只有房子的产权和他相关,老朱决定在这方面做文章。
“我给他讲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即使他拒不执行,法院也会强制履行,并且以后房子的产权有任何变更,都可能被冻结,到时就很难办了。”看这个业主已经松动了,老朱又提起居民四年没有燃气用,生活很不方便,引起他的愧疚。“我知道他是因为经济损失太大,我又加了一把火。我说,你只要肯整改,水泥、沙子我们可以帮你解决一些。”
老朱前前后后跑了一个星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业主终于松了口:“老朱,我服了,拆吧。当初改房子的几万块钱算是白花了。”执法队员帮忙运来些沙子、水泥,当天就动了工。
到了燃气终于可以接通的那天,整座楼的居民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很多人围在饭店门口等着看燃气开栓。“老百姓高兴,我们也开心,特别有成就感。”老朱说他最享受就是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价值。
平淡是真
这样一期一期地录,一天一天地播,老朱越做越有名,越做越有力度,有时节目组刚到现场,执法相对人看见他就乐了,“老朱,咋是你呢?得,啥都甭说,你说咋办就咋办!”有的被罚了款,一点不生气,还和他逗:“老朱,我是你铁杆粉丝,今儿可见到活的你了,能少罚点不?”弄得老朱哭笑不得。
不过,这样一来,电视台领导可有意见了,说解决得太简单,画面没有冲突感,节目效果不好。老朱喜忧参半。
电视台组织开过几回观众见面会,“有的观众年纪很大了,头发花白,大老远去了现场,写了十几页情况反映,亲手交给我。他们那么信任我们,我觉得如果落实不好,我对不起他们。”还有的观众赶过去就为了和他说:“老朱,我们喜欢你,你说话实在,我们老百姓愿意听。”
我问老朱,作为执法者却这么受欢迎,秘诀是什么?“其实就两条。一个是放正心态,别把自己当衙门口的人,拿自己当老百姓。所谓真心换真心,用老百姓的心去衡量每件事,百姓肯定也会体谅你执法的难处,就一切好沟通了。还有,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个解决的办法,一个出路。罚款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有时用一个点子,一个方法,把他们引导到合法合规的道路上来,就和谐了。”
从普通人到明星,老朱说,自己除了瘦了些,没啥变化。烟,还是抽了十多年的一品梅;房,还是和岳父母一起住的80平方米两居室,但压力大了很多。“经常会在路上被人认出来,得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过马路千万不能闯红灯,到哪都不敢抽烟――让人拍到怎么办?发到微博上多丢人啊。不光我丢人,还影响执法局和电视台的形象。”
节目是日播,所以,只要是工作日,老朱天天都上岗,每年十五天的干部假从来没休过,带孩子出去玩也不敢往远走。媳妇说:“这天天忙,啥时是头?”老朱说:“让干就干呗,不让干再说。”媳妇扑哧一乐:“你干得还挺来劲。”老朱也觉得自己虽然忙,但挺高兴的,“以前当队长解决点小问题,现在当老朱,给老百姓解决点大问题,受益人更多。这是好事,有这个机会做就应该去做。”
要是有一天不当主持了,会不会觉得失落?老朱说,他最喜欢韩磊唱的《等待》:“辉煌过后是暗淡”,他已经“曾经拥有”,不怕放弃,何况平平淡淡才是真。
说这话时,年过不惑的老朱,又抽出一支4.7元一盒的一品梅,慢慢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