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沈阳市园林局】官方网站!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

市城管执法局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42号《关于提升沈阳市环城水系水质的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 2023-06-05 责任编辑 |  来源 |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台盟沈阳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沈阳市环城水系水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环城水系是我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城水系是重大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是我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环城水系水质问题,事关环城水系生态效益的发挥,事关全市水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市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把环城水系综合治理作为“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的重要抓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研究水质保障措施,强化源头防控措施,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部门联防联动,在“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高品质滨水生活新空间,让沈阳这座城市更加因水而灵动、因水而秀美。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我市多次组织深入环城水系现场勘查,开展了规划编制、驿站选址、排污口调查等前期调研工作,逐一了解运河沿线水质、泵站、园林绿化、水闸、岸堤、护坡、管理等各方面情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规划的统筹性、人民性和前瞻性,通过蓄一河清泉水、筑一道风景线、蕴一条经济带,持续推进环城水系规划建设。目前,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全域层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强化五水统筹,以北水南调、辽西北供水、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为干,辽河、浑河、蒲河等大中型河流为脉,卧龙湖、石佛寺水库等重点湖库为核,构建“八脉百川、七库多点”的全域水网格局。环城水系层面,重新定义河流功能,强化北环更新与南环重塑,构建“一河两环多脉”的水网结构。北部环城水系,将北运河作为环城水系引水主廊道,统筹优化水资源调配和保障,科学构建水系体系。通过引水、截污、清淤工程,提升水体环境质量;通过公园、慢道、设施建设,打造多元活力景观带;充分挖掘水系沿线历史文化、展示工业文化,彰显商业文化;将南运河打造为都市时尚区、新开河打造为历史文化走读带、卫工明渠打造为工业文化展示长廊。南部环城水系,通过水系网络联通,提高运河水系生态补水能力;通过滨水公园和慢道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通过河道整治和堤防改造,提升河流排水防涝能力,推进生态、韧性、幸福沈阳建设。

2.开展补短板行动。在深化规划方案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各工作组同步开展补短板行动,在水质提升方面,推进城市排水系统新建、改建、扩建及管网改造、积水点治理、雨污混接摘除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科学谋划清淤疏浚,合理实施引水调配,持续开展水质监测,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等工作。在景观提升方面,不断完善浑北、浑南环城水系配套设施,全面加强水系沿线规范管理。在文化植入方面,将商业文化融入水系周边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批特色市集。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开发、节点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市民参与”的总体原则,在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协同联动,强化民主监督,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近期重点围绕完善规划编制、水质提升、景观提升等三方面,开展10项工作,总投资估算12.2亿元。其他整治改造工作待规划方案确定后,组织实施。

1.加速推进环城水系规划。深化完善《沈阳市全域水网》《沈阳市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及沿线经济带提升规划》方案,待形成规划阶段性成果提报市人大审议后,报市规划业务会。《环城水系管理条例》,拟于2023年完成立法调研工作。

2.建立生态补水保障机制。我市将继续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河湖水量进行适当补给,加强流域生态流量的统筹管理,有效缓解河湖在春、秋两季季节性缺水甚至断流的问题,形成连续的水面环境,提升河湖水环境容量,增强河水自净能力,促进河湖生态恢复,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工作目标。

3.持续提升水体质量。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水安全保障,坚持根治本源、市区联手、远近结合、管建并重,持续推进排水补短板,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和收集能力。实施新开河沿线宁山泵站、崇山西泵站、崇山东泵站3个片区雨污混接摘除及分流改造工程。

4.全面推进景观提升。完善百里运河公园体系,突出水与人、文、绿等元素的深度融合。景观提升方面,实施浑北灌区改造、北陵湖及周边水系水质提升改造、运河沿线景观提升、浑北环城生态廊道节点提升改造(东陵公园、北陵公园、南湖公园)、鲁迅儿童公园提升改造、青年公园提升改造6个项目。文化内涵注入方面,梳理环城水系周边33处文物资源和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河道沿线断面优化,在水系沿线融入商业文化元素,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增加滨水活动空间和商业空间,对水系沿线商业业态进行品质提升和丰富,提升滨水活力,打造水系文化休闲集聚带,推动沿线产业发展和经济带建设,构筑“人水共生、景城共建、家园共享”的城市水系新景观。

三、工作保障措施

1.高位统筹,协同联动。环城水系治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位统筹、市人大有力监督下,由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协同、专班推进,合力推进环城水系的综合治理。

2.拆建有控,水清岸美。立足长远,从源头、根本上治理,划出退线空间,合理安排沿岸建筑设施的拆除、关停等,逐步建成一流的水系空间。

3.民主监督,全程参与。从环城水系的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全过程,市人大监督推进;同时,充分听取市民群众意见,落实三问于民,满足市民群众共同的需求。

4.多元融资,市场运作。引导鼓励各界力量参与治水,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多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城水系工程建设,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包装地债项目包,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有序推进水系治理。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